我喜歡印度。
印度之於大部份台灣人的印象是佛陀的故里、有泰姬瑪哈的地方。她的面貌多變,一直到二戰後獨立前整個被波斯人稱為印度斯坦的大陸上有五、六百個大小公國。明明是佛陀的故里,九成的印度人信印度教。最有名的建築-泰姬瑪哈卻又是伊斯蘭皇帝催生。恆河畔鄙棄俗世的苦行憎與穿金戴銀的國王全都並存在,現今被稱為印度共和國的國家。我的腦海中一直無法拼湊出她的全貌,所謂千面女郎正是形容這樣的國家。
「Incredible India」
印度觀光局所下的標,貼切得讓人折服。
我喜歡印度,但今年九月前從來沒去過,我不嚮往佛教盛地,因為我沒有慧根,也不想去瓦拉那西看恆河,因為我不信看了火葬場能有什麼人生領悟。我所夢想的印度是滿溢東方風情的皇宮,有包頭的印度大君抽著水煙,在一遍瀰漫薰香與樂聲的華麗宮庭。穿載珠寶腳環的舞者輕盈地和著悠揚吟唱起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家都說印度很髒很亂,窮人很多。的確,全球貧窮線下三分之一的人都住在印度。去過的人無不分享著跟團也拉肚子,蒼蠅到處飛,男人在路邊小便是常態,會講英文來搭訕九成九是騙子的經驗。就算如此這些都打不倒我去印度看古蹟,正確來說是皇宮的意志與決心。當然去過之後,我也會告訢大家,自己除了沒拉肚子之外,其他都是真的。對於去印度的人總流傳著兩個說法:「去印度的都是被印度選中的人」以及「去過印度只分為兩種人,打死不去,和一再告訪」。我不相信自己是被印度選中這種浪漫說法,但出發前卻很害怕成為去過打死不去的那類。帶著十二萬分的期待和十二萬分的擔心,這次的旅程出發前半年就開始作功課,安排行程。明明是住高級飯店,包私家車的貴婦行程,我作的功課遠遠超過背包客。包括書藉,部落格、背包客棧。我敢說書只要是台灣出的有關印度中文書、台灣的正體中文遊記,全都都看過。家裡購入有關印度的書,從地理、歷史、遊記、圖鑑堆了十本以上,瘋狂的地步讓同行的男友都倍感壓力。有時候自己也很吃驚居然可以對這個國家有如此堅持,我媽都笑說我上輩子八成是印度人,公司秘書說我再去二次可以帶團了。
但這是令我魂牽夢縈快十年的印度呀!!每天都好想趕快踏上那遍土地。出發前三個月我把月曆寫上倒數,就像聯考一樣倒數著她的到來。
先把行程放上來給大家參考:
出發前我讀了好多別人的遊記,看著美麗的照片我曾經好怕自己的印度旅行不如他們的精采,但現在的我可以說,這次的印度皇宮之旅比曾看過的遊記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