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阿格拉(Agra)-在阿格拉堡當大明星…泰姬瑪哈-->飯店早餐-->The Only Restaurant午餐-->阿格拉堡(Agra Fort)-->大理石工坊-->月光花園(Mahtab Bagh)
印度式早餐
印度與中國類似都是「南米北麵」。北印度多數人以麵食為主,其中包括台灣悉知的囊(Naan)以及其他製法各異的餅類。以台灣人對咖哩的定義來說,印度人早餐就吃咖哩無誤。作為香料王國的印度,過去其實不用咖哩(Curry)來稱自己吃的食物,這就好比我們不會把中華菜色通稱醬油一樣。咖哩是外來的葡葡牙人與英國人對香料厚重又有濃稠醬汁的印度菜的通稱,隨著殖民主義在全球擴張,英國軍隊把改良式印度咖哩帶到全球各地,又經過各國的當地化,才形成現在台灣人、日本人認知的咖哩。現今,咖哩成了香料食物的通稱,這似乎造成大部份台灣人誤以為印度人每天都在吃佛蒙特(知名日系咖哩塊)那樣的咖哩。其實印度人也吃什錦蔬菜只不過他們不用醬油調味而是加香料。寫個早餐卻離題太多,想更深入了解印度咖哩的文化、歷史面可參考財信出版社的「咖哩群像-印度料理文化誌」。
Gateway Hotel無論早餐、晚餐都會在桌上額外附小餐盤方便侍者為你添加剛烤好或炸好的餅類。每種都可以沾咖哩吃。不想一大早吃咖哩也有英式早餐可選擇,只是人都到了印度就把歐美早餐留在台灣吧,不想吃重口味,其實可以選擇什錦蔬菜和酸乳沾醬。來到印度連吃個早餐都有大冒險的感覺,吃什麼都好新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下面這杯鹹香的拉西(Lussi),充滿香料的鹹優酪乳喝得我寒毛直豎。
還有照片中右下面的黃色油炸甜線圈,在台灣幾乎沒有印度餐廳提供,在印度卻是國民小點心,路邊攤到處在賣。由麵漿油炸後沾糖漿製成,口感酥脆,一咬開有點爆漿。個人非常喜愛,男友則是覺得太甜了。
The Only Restaurant
中午請司機推薦印度餐廳,他把我們帶往很安全的日本團客必去餐廳-Only Restaurant。價位約是台灣印度餐廳的三分之二,服務親切迅速。門口還有傳統樂師迎賓,可愛的小弟熱情地向每一位賓客招呼:「Namaste!」,一旁還搭配一位眼神溫柔深邃的小哥,根本是為了殺死一堆熟女、師奶設置的。愛正太有正太,愛熟男有熟男,又提供美食,印度人太會作生意。
來到印度不免俗要點個坦都里烤雞試試。調味上很棒沒話說,但雞肉的口感就不是台灣愛的那款,不知是餐廳的問題還是印度對烤雞的偏好不同,only餐廳的坦都烤雞吃起來「柴柴」,若預期吃鮮嫩多汁大雞腿必定大失所望。好在烤餅類都十分可口一人吃完一份仍意猶未盡,餅皮口感酥脆,嚼起來還有麥香。就像台灣的珍珠奶茶,到宗祖國吃才吃得到正宗。咖哩的部份我們只點了一份綜合蔬菜,印度真是吃素天堂,即使不點肉類光吃素咖哩也不會有空虛感,我想在這裡吃一個月的素大概也不會感到痛苦。
如口香糖效果的飯後天然口香劑,混合一定比例冰糖和香料咀嚼食用,吃起來好像青箭口香糖,非常神奇。
阿格拉堡(Agra Fort)
參觀的這天正逢周六,光是進場排隊就跟當地人像沙丁魚般擠在一起。印度熱門古蹟若不避開熱門時段永遠得大排長龍,最大的原因我猜跟嚴格的安檢有關。除了包包得打開,女性也有女警搜身,我曾經因為凸小腹被女警掀開外套看(泣)。好在男女分流,女生都能幾乎能很快速地入場。
有著厚實城牆的阿格拉堡,讓我初到此地就為她那高聳而綿延的紅城牆所震憾。她是蒙兀兒幾位著名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儘管人去樓空,填補來的只有觀光客的喧嘩聲,牆上精美的雕花與大理石噴泉依稀感受得到帝國往日的歌舞昇平。
![]() |
![]() |
![]() |
![]() |
![]() |
![]() |
本想細細品味小說「影子公主」與電影「帝國玫瑰」的故事場景,穿著紗麗卻莫名變成大明星,若不看照片,現在回想起阿格拉堡只剩下被一堆印度人搶著拍照的記憶。
再次被重新打包。
一位媽媽帶了四位美麗的女兒和一個兒子。本來只想搭訕那位美麗小姊姊合照,沒想到再次被熱心印度媽媽指導紗麗穿法。這位媽媽似乎覺得淑女的穿法要遮掩腳掌還得蓋上頭紗,只要在阿格拉堡裡遇到他們,她就提醒我得頭紗蓋好。當天若沒有帶扇子我應該會中暑,當我問小姊姊:「蓋著頭紗不會熱嗎?」
她說:「為了美麗,要忍耐。」
是。我忍耐。
接著我的大明星之旅就開始了。三步五十有人找我拍照,而且不論男女年紀,只要答應了一個就會有人開始排起隊。憑良心說在台灣我絕對是路人甲,搖身成為大明星真的有嚇到,拍到後來我的頭紗開始愈蓋愈低,經過這次發現自己不是當明星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