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 三十三間堂-->八坂神社-->圓山公園-->知恩院-->一澤信三郎帆布-->夢見坂午餐-->北村和服體驗-->清水寺周邊-->寧寧之道-->二年坂、三年坂-->京料理-梅花
第三天下午的行程是京都四日遊最讓人興奮的時刻。自從上回去印度訂作紗麗又穿去逛泰姬瑪哈後,體驗當地傳統服飾成為我出國的必修課。
嚴格說起來我沒穿過和服,扣除在台灣穿的那些不三不四的偽和服,頂多只在留學時代穿過「浴衣」,因此趁這次春季漫遊非得體驗不可,出發前一周興沖沖地直接打國際電話搞定預約。賞櫻季加上選了台灣客的熱門店家,本想從一大早穿到晚上的如意算盤失算了。不過像我種英文不行又臨時的預約還是打電話最保險。
我想可能有太多台灣客委拖在日本的朋友預約北村,店主聽到是本人從台灣打來預約而大為震驚,真是非常可愛的媽媽。
北村和服
「北村」與「岡本」是台灣旅客最熱門的二間和服出租店,店址都離清水寺古街區很近。比較過二間店的差異後,決定選擇北村。就經驗人士的比較,和服花色上岡本較多,也有台灣和中國的工讀生,在店裡說中文似乎沒問題,但和服的質料是較便宜的材質,好和服得另加價。北村整來說店面不大,和服花色不多,但都是老闆娘收集的好和服,質感佳也比較有古典氛圍,穿著的方式也是紥實的傳統穿法,而這正是我想要的。我們平常並不穿著和服,什麼花色適合自己還是專業人士來挑選,比較不會有錯。加上北村的媽媽們一個個都相當親切,十分願意跟你說一些中文片語,整個穿著過程非常愉快。
與西方細腰俏臀的審美觀不同,和服講究的是直條條像春捲(誤)般的直桶身。大胸妹和太瘦的人穿起來就辛苦了,為達到水桶腰體型胸下到腰際邊不塞個三、四毛巾可不行,層層疊之下覺得自己都快變蝶古巴特。好不容易穿著完成,那種一體成形,而細節處又十分精緻的質感,所呈現的古典美叫人直呼不可思議。乍看只有外衣和腰帶的服裝下,其實細軟配件可多達十幾、二十件,怪不得日本朋友說穿和服是種藝術,給專家穿才好看。
北村的老闆娘很愛跟客人互動,叫你擺一堆姿式拍照。且看我主演的「黃金夜叉」(註:明治時代作家尾崎紅葉代表小說,曾多次翻拍成電視電影)
清水寺周邊
清水寺周邊的老街對不熟的觀光客來說就像九份那般複雜又崎曲,說真的不適合膝蓋不好的老人家,得爬上爬下。但初次旅遊日本在此能體驗濃厚的日本風情。二年坂、三年坂、寧寧之道上滿是清水燒、扇子、布包、仙貝、麻糬、土產店,已經有太多網路與旅遊介紹,大家最好親身體驗才能懂那份樂趣。
關於清水燒,除非你喜歡收集陶瓷,我個人不建議購買,價值真的十分昂貴。除了比較輕薄一點,一只花色看起來也不怎麼樣的碗要三、四千多或更貴。已經購買的人要小心別打破。朋友買的清水燒打破了杯子,委托我到同店買杯子補齊,但老闆說每一組都是手工繪製,除非特別訂作不然不會有即成品。
說真的日本傳統小吃澱粉類占大多數。一路吃著仙貝、醬油丸子串、炸麻糬,我的胃到晚上簡直快把我給殺了。這家丸子店很堅持客人得在店裡用完才離開,是怕竹籤戳到人嗎?
抹茶霜淇淋用八橋餅乾當湯匙,在冷烈的氣溫下還是買得強強滾,路上人手一隻。
到日本必買的愛物-仙貝。
俗氣地在清水寺門口與大學死黨來一張~。
京料理-梅花
很開心到京都能有大學死黨作陪。平常工作忙錄的她特別為我們訂了公司附近的京都料理。經過星期五晚上京料理到處客滿的盛況,這回有在地人先預約,好不容易才吃到京都豆腐料理。
位於市區內的梅花,有許多間分店,店內都是包廂制,包廂拉門做得像日本傳統茶室那般低,進到包廂得微微彎腰,隱密性很高。雖然沒有要做什麼壞事,能在私密小空間與好友把酒敘舊非常盡興。
依日本料理的慣例先來杯小酒吧
菜單有懷石套餐與單點,套餐約3000台幣以上,每季不同,各有幾個種類可選擇。
「桃」套餐中前菜有:冷盤三項、生馬片、豆腐燒賣、饅魚壽司、櫻花蝦福包
主餐三選一:燉鮑魚、柚子鮑魚、岩燒和牛
副餐:湯豆腐天婦羅、味噌北寄貝、牛舌、漬菜、湯
主食:竹筍拌飯
甜點:草莓羊羹、草莓豆花冰淇淋
為了應景,豆腐特別染成櫻花色,配上勾芡的海鮮湯汁,感覺不油不膩好養生。各樣菜份量約只有二、三口左右,但十幾樣菜吃下來簡直吃到走不動。
![]() |
![]() |
![]() |
![]() |
最後收尾的甜點也讓人回味無窮~粉紅色的草莓冰淇淋與櫻花季的氛圍絕配~!
回飯店清點一下三日戰利品。發現信三郎包狠狠地吃掉大部份的預算(汗)